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Change?

美國總統選舉終於塵埃落定,Obama 如願以償登上總統寶座,不過,在他領導下的美國,是否會如他的競選口號般帶來 Change 呢? 可能要四年後才可蓋棺論定。

然而,Obama 的對華貿易政策,如果真的如他所言,那麼可能會美國帶來的是負面的影響,多於正面的 Change. Obama 強調當選後,將會採取措施保護美國製造業,為美國製造業創造更多職位,例如令人民幣升值(事實上,過去三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己升值了20%),以減少從中國入口,刺激美國出口。在寫給美國紡織業工會的信件中,提及會促使中國減少出口,在某些美國部門,更只會使用美國本土製造的紡織品。

Obama 這種政策表面上為美國工人謀利益,實際上是在幫倒忙,如果製造業重回美國,論成本,肯定要比在中國生產的高許多倍,中國有廉價的勞動力,這是美國所不能匹敵的,同樣質量的產品,在中國生產,然後再出品到美國,價錢可能比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成本還要低,而美國人從中節省下來的金錢,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例如美國本土的娛樂業,或者到美國的渡假熱點休憩一番,這對發展美國經濟更有幫助。

另一個美國從中國入口的好處就是,很多在中國製造的產品,其原料有機會是從美國入口的,譬如說中國入口了世界上不少棉花原料,而美國又剛巧出口了不少棉花到全世界,因此在美國購買的中國製棉褲,很有可能當中的棉花原料是來自美國,因此美國人購買棉褲所花的費用中,有一部分流進了德州的棉花農民口袋裡。

再看另一例子,如果 Wal-Mart 直接從中國公司入貨,必須付費請國際航運公司將貨物運到美國,請分銷商以及貨車司機載到各個分銷點,然後還必須付費給商店作擺設及售賣之用,以及貨物進美國貨倉的貯藏費,美國還要徵收銷售稅......看看這些,便知道中國的出口己給美國帶來不少好處,而中國從美國得到的利潤,部分會用於購買美國的債券(中國近年購買了五千多億美元的長期債券,對維持美國人生活質素起了一定作用),部分會用於購買價值以億計的波音客機,這刺激了美國產生很多高薪職位,中國還在美國有不少投資,為帶旺美國經濟扮演重要角色。雖然中國的入口會令部分美國工人失業,但卻為其創造了更多高收入的職位,美國得多於失。

再者,中國的大量出口到美國,對美國也不完全是壞事,中國所出口的產品,基本上都價廉物美,對於穏定美國物價,打擊通漲起到一定作用。

這些 Obama 很可能也是知道的,其所謂保護美國製造業的政策只是為了爭取選票罷了,John McCain 就老實得多,對於紡織工會的要求,不予回覆,因為他知道,類似紡織業這種製造業,交給中國做對美國更有利,可是若如實相告,惹怒紡織工會對自己選情不利,但若欺騙說會予以全力爭取,不但是空頭支票,更有可能會危害美國經濟,當選以後會招來責駡。

另一方面,類似製造業這種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低利潤少,而且容易對環境構成污染,不少發達國家都己經將製造業規模逐漸縮至最小,或外判給其他勞力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同時努力發展國内的服務業或其他高產值行業,收入較高又不污染環境,中國内地某些地區近年正在減少製造業,逐漸向服務業靠攏,珠江三角洲就是一個例子,西方先進國家正在想方設法利用高新科技發展高產值行業,這些才是出路,製造業己經是明日黃花,只會大規模出現在發展中國家,Obama 計劃重振製造業,其實是在開時代倒車。

Obama 應該做的,不是確保製造業工人能重回製造業的懷抱,而是推出再培訓計劃,使他們能適應於新轉型的高產值行業。

Obama 得以當選美國總統,全賴金融海嘯的出現,時勢(金融海嘯)造英雄,觀其金融海嘯前後的民意支持度就一清二楚,John McCain 選錯 Sarah Palin 還是非常次要的原因,這次金融海嘯來得正是時候,遲不來、早不來,偏偏在總統大選前兩月來臨,倘若金融海嘯晚一年,或者晚三個月,在總統大選後才來臨,現在各國總統致電恭賀的,很可能是 John McCain. 不過我仍然支持 Obama 勝出,Obama 贏得選舉標誌著政治種族化的結束(或暫告一段落),政治不再是白人天下,黑人勝出更可體現美國的民主精神。

(無意中發現 Tom Cruise 在 Top Gun (1986)中的造型,跟年輕時的 John McCain 有幾分相似.)

跟過往總統候選人一樣,奧巴馬競選時循例擺出一副對中國強硬的態度,揚言要拉攏盟國使中國遵守國際法,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但這些很可能不過是競選時的口號,到了上任後,態度又會跟過往就任總統一樣,有所改變。 1980 年 Ronald Reagan 競選時主張將外交重點由前一年的中美建交改為和台灣重新建交,然而上任總統後不但沒有改變對華外交關係,更於任期内訪問中國,促進雙方關係; 1992 年 Bill Clinton 競選時揚言會優先考慮中國的人權問題,然後才是中美貿易,但上台後減低對中國貿易限制; 2000 年 George W. Bush 競選時視中國為美國的對手,上任後在很多方面都和中國積極合作,Obama 相信也不例外,上台後態度會漸趨溫和。

Change 對於 Obama 來說,很可能只是一個口號,但在另一邊廂,Change 卻真的來臨了,歐美國家史無前例地推出一個又一個救巿方案,冰島甚至到了無論採取何種措施都難逃崩潰的命運,南韓也被視為有可能成為另一個冰島; 東歐國家如烏克蘭、匈牙利都要向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 愛爾蘭、德國與及一眾歐洲國家,然後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對銀行客戶提供存款全數保障,以防資金流走;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正面臨十二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有經濟分析師更預期德國明年會遭到自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經濟萎縮; 即使銀行資金避風港的瑞士也不得不斥資 600 億救助其最大銀行 UBS,股壇明燈 Warren Buffet 也承認無法預測下個月或下一年的股票行情會怎樣。

不單虛擬經濟,連實體經濟也一併受創,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新低.....

但以上這些惡劣經濟情況、不過是金融危機後必然出現的現象,真正令人感到意外的 Change 是一眾西方首腦及 IMF 在危機中所作出的反應,跟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有天淵之別。

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IMF 建議受影響的亞洲國家提高息率,結果導致消費者和公司未能處理債務和應對衰退,而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美國及歐洲央行一致減息務求重振經濟; 十年前亞洲國家被叮囑不要拯救瀕臨破產銀行和大公司,因為這於理不合和浪費公帑,因此導致印尼不少銀行倒閉,連本來運作良好的銀行也不能倖免,然而美國金融危機,歐洲一眾國家首腦推出總值三萬億作收購銀行壞帳、存款保障、免抵押貸款、及注資用途,美國也動用一萬億拯救各大銀行及大公司; 西方首腦不容許任何重大銀行倒閉,但當亞洲金融危機時,亞洲國家想採取類似措施,卻被告誡那樣做只會使危機進一步惡化。那時身為 IMF 主席的 Michel Camdessus 勸告很多亞洲國家首腦,政府入巿拯救只會破壞自由金融巿場的原則,但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現任 IMF 主席主張美國及歐盟要採取積極措施救巿,不然會導致金融體系崩潰。

十年前東盟領袖斥責對衝基金的投機活動,例如期貨放空,拖垮當地貨幣和股票巿場,遭到 IMF 反駁說監管不力才是問題所在,投機只是正常活動; 然而現在美國金融危機,美國各大銀行銀長紛紛指責投機份子令股價暴跌,美國、英國及其他幾個國家己禁止放空金融類股。

十年前當亞洲國家銀行出現壞帳,被指為管理不善、任人唯親、貪污舞弊所造成,然而這次美國金融危機,起因於美國金融機構將不良樓宇貸款按揭證券化,再將這些不良證券到處抛售,當房產泡沬爆破後,證券便成廢紙一堆,導致信貸緊縮,從而引發美國金融海嘯,卻只被形容為"次按危機",輕輕帶過,彷彿這一切只是一個技術錯誤。

幸虧亞洲金融風暴時,亞洲一些國家不須向 IMF 借貸,不須仰人鼻息,因此得以自作主張,推行自己認為恰當的政策,而現今西方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大部分跟當時亞洲某些地區的應對措施一樣。

1998 年 IMF 年度會議,一些亞洲首腦批評金融投機活動和金融體系缺乏規範,導致實體經濟受損,結果被西方金融專家和政治領袖諷笑為對當今國際金融體系的運作情況一無所知。可嘆的是,如果當時的 IMF 以及西方一眾領袖能從亞洲金融風暴汲取教訓,西方國家可能不須遭受這次金融海嘯,世界也不會受拖累陷入經濟衰退。

(時移勢易,根據 Bloomberg 資料顯示,以巿價總值排列的全球十大銀行,前五名中有三名屬於中國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

經歷衰退囹圇的西方國家想亡羊補牢,有意將六十多年前制定,對現今世界經濟格局有重大影響的 Bretton Woods system 重新修改,以適應新的世界經濟氣候,但今天世界形勢跟 1944 年制定 Bretton Woods system 時不同,有太多的分岐,想要達成皆大歡喜的協議,恐怕殊非易事,美國仍然想擔任全球經濟的壟斷地位,操控一切,扮演經濟體系背後那隻無形的手; 英國願意跟其他國家合作,但仍不願加入歐盟,也不願採納歐羅; 法國抨擊自由放任式金融體系,提議加強監管,限制主權基金活動; 中國則希望盡量獨善其身,搞好自身經濟再說; 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及俄羅斯只想將二萬億的主權基金任意投資,趁低吸納優質企業; 其他國家則希望在國際上更有發言權、擁有更多財富,但盡量少責任......所有國家都對怎樣實行資本主義有不同見解,都以自己的利益為依歸,同時不要為自己的利益承擔太多的責任。不少金融界人士對金融體系的改變持保守態度,希望盡快回復昔日無拘無束的光景,在此情況下,對於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的 20 國金融峰會,不要冀望有重大改變出現,很可能只是一個清談會議(talking shop).

至於中國在這次金融海嘯中,強調要減少依賴出口,透過減房地產稅以刺激樓巿,增加公共建設擴闊内需,然而想要老百姓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多消費支持國内經濟發展,必須具有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社會福利措施如失業救濟、教育、醫療服務和退休金方面必須有充分的保障,才能讓人民放心消費,為内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帶來真正的 Change.